【学术自检】学术不端13宗罪,你犯过吗?

作者: 时间:2019-11-08 点击数:

临近毕业,又到了应届生为了毕业论文焦头烂额的时节,重压之下,总会有学生以身犯险,踏入论文弄虚作假的深渊。

其实不论中外,高校学者学术造假新闻总不绝于耳,学术不端问题是悬在所有学界人士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有的时候一失足便足以对个人学术生涯造成毁灭性打击。

中国多所高校都曾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关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本文将列举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的13种常见形式。

500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

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常见的13种形式:

1. 剽窃:即在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语句时没有做恰当的说明

●案例: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2. 编造:常与剽窃的图表和数据结合使用

●案例: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实名发表《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公开质疑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两篇重要论文造假,认为其实验没有对照组,为编造的“伪科学”。魏于全,这个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陷入巨大学术道德争议中。

3. 篡改

●案例:黄禹锡教授是韩国所谓的干细胞复制医学权威、克隆之父、首席“最高科学家”,未来为韩国获取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一般民众甚至颂扬他为民族英雄。经调查核实,2005年刊载于美国《科学》杂志的黄禹锡论文数据纯属伪造。论文所指11个克隆胚胎干细胞系列中,九个是伪造,另外两个的真伪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4. 捉刀:以利益使第三方为其代写

说明:当前甚至已形成论文代写产业链,“每千字200元”明码标价,而且“15%以下重复率,还能送万方数据库”

5. 重复发表:以同一种或不同种类语言重复发表

●案例:有网友称中共淮安市委党校的刘东杰“一稿11投”,北青报记者以“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协调困境研究”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发现与上述题目完全相同的文章共10篇,作者皆为刘东杰一人,工作机构多为中国淮安市委党校科研处;而与“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协调困境研究”篇名类似的文章共6篇,5篇作者为刘东杰,另一篇作者为刘东杰和张长立。

500

6. 署名不当:如赠署、擅署、缺署、强署等

●案例: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

●说明:在确定论文的署名时,要注意不要遗漏了对论文工作作出实质贡献的人,否则就有侵吞他人的学术成果的嫌疑。但是也不要让没有作出实质贡献的人挂名,如果只是曾经对论文工作提出过某些非实质性的建议,或者只是在某方面提供过帮助,或帮助润色论文的写作,那么也不宜在论文中挂名,而应该在论文的致谢中表示谢意。

论文的署名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如果在论文发表后被发现存在造假、剽窃等问题,共同作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应该以不知情做为借口,试图推卸一切责任。造假者、剽窃者固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但是共同作者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不要轻易在自己不了解的论文上署名。

7. 利益冲突:在评审时为亲友或学生实施干涉

●说明: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中的利益冲突在实际中的表现多种多样:按涉及的对象可分为涉及作者的利益冲突、涉及编辑的利益冲突、涉及审稿人的利益冲突、涉及期刊的利益冲突、涉及资助方的利益冲突,等等;按利益冲突的内容可分为经济关系上的利益冲突、私人关系上的利益冲突、学术观点上的利益冲突、宗教信仰上的利益冲突,等等。

8. 关系游说

9. 学术独裁:利用学术威望控制学术领域并打压潜在对手

10. 不当合作:为合作方进行不公平的署名或荣誉署名

●案例:2015年《科学通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生家。论文一经刊出即在同行学术圈内引发争论。张生家论文中提及的磁蛋白基因正是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灿实验室发现的,张生家与谢灿课题组存在事实上的合作关系,而谢灿等人的相关研究论文已经投递《自然材料》杂志,并正在审稿过程中。因此张生家“提前”发表的论文有 “抢发”他人成果的嫌疑。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北大、清华两大高校的高层介入此事。据报道,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回复谢灿的邮件中称:“清华会严格按照学术道德规范要求清华的老师对待合作”。

11. 引用不当:故意忽略最早的或最相关研究成果

12. 幽灵引用:通过假的作者或幽灵杂志来增加引用

13. 幽灵评审:编造评审人以致自审自稿

●案例:2017年4月,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的中国医学论文被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回,原因是涉嫌伪造同行评议。

其实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横向上表现为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纵向上则表现为涉及到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由于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其实早在我国自201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教育部第40号令中,第14次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就通过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条文细则如下图,供大家参考与自省。

500

500

500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网站模板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

管理员登录